工作室窗邊一角,靜靜地擺設着老沙發和簡單的桌椅,不甚晴朗的光線在地板散成對比不明的光影,背景音樂是有些詭異的CocoRosie,就像他極富個性的攝影作品一樣,被稱為「鬼才」的攝影師邵亭魁一點也不高調,卻帶有一點點神秘的氣息。平常拍多了大明星,邵亭魁說他也想拍Helmut Newton那樣的美麗人體,因此Abook在這一期特地與邵亭魁合作了一個人體拍攝企劃,並同樣的請他分享在時尚攝影上的獨特思考。 開始攝影的過程? 第一臺使用的相機是? 學生時代讀的是美術,當時美術相關的工作不多,唯獨攝影比較接近。一開始學拍商品,後來興趣在拍人像,才轉拍人像,也拍過婚紗三個月。過程中曾經因為錢不多,有點不務正業地去做了別的工作,但最後還是回到攝影這條路。 小時候印象中,自己不太是個有物質慾望的人,不太會存錢買東西,唯一想要存錢買的是一台Nikon FM2,也是我的第一台相機,以前老師都說要從最機械的相機開始用起,也大概是因為拿到相機太興奮了,那個手感和情緒到現在印象還是很深刻。 第一次拍的大案子是?印象深刻的拍攝經驗? 有一個牛仔褲品牌廠商很支持我,那也是自己出來工作以後,第一個比較穩定的客戶,剛開始工作室在長安西路,沒有助理,都是自己拍,有時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會來幫忙一下,客戶應該是信任我的,也曾經有很多拍雜誌的經驗了,只是在拍的當下還是會緊張,畢竟拍雜誌一天只要拍8到10套,那時一天要拍30幾套,後來發現當攝影師最重要的是經驗,就像飛行員的飛行時數一樣,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在緊張的工作中,不能每次都靠美感和創意,經驗還是可以彌補這些的空缺和不足。 “攝影師最重要的是經驗,就像飛行員的飛行時數一樣,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在緊張的工作中,不能每次都靠美感和創意,經驗還是可以彌補這些的空缺和不足。” 如何培養美感?平時看什麼書?旅行是否會帶相機? 雜誌和書自然是少不了,不過無法判斷哪些書或是雜誌是可以真正培養美感,要在這一行工作是沒辦法不去看這些精神食糧的,只是現在因為網路太方便了,所以實體雜誌也很久沒摸了。學生時代有空時就會泡書店、DVD店,這些過程很有趣,常常去挖寶、什麼都看,從而慢慢找到符合自己喜歡的風格,然後慢慢沈澱變成自己的養分,不管是文字或是圖象的書都很有幫助,很多攝影師不看書,到了一個地步會發現其實文字帶給你的想像力和創意是遠大於圖像的,從文學名著到八卦周刊,都可以從中獲取養份,就看你怎麼吸收罷了。旅行的時候,前幾次會覺得旅行是去放鬆,何必帶相機,但有時看到某個風景實在太美了,又會懊惱自己一開始為什麼不多帶一臺相機,所以從傻瓜相機開始帶,然後還是拍不爽,就買了萊卡底片機M7,喜歡35mm的鏡頭,因為旅行時總是拍風景。 與被攝者的溝通訣竅是? 溝通是沒有訣竅的,只要有想法,知道自己要拍什麼,就自然知道要讓被攝者做什麼,如果沒有想法,會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就算說出來也是在騙自己。我只能說,如果要拍好的作品,就要有實質的準備,除了工作上的準備,心理上也要有準備,美麗的畫面裡,可能講兩句就結束,但如果要拍一個更深入的東西,也許可能講到十句,也可能一句就講完,重點是你知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有時候靠一種模特兒和攝影師之間心靈上的溝通,從你的一舉一動就可以判斷你要的是什麼,當你不需要特別指導模特兒,他卻可以做到你要的東西,這才是最棒的工作狀態。 拍攝要做足功課,道具和場景都是其次,重點是「你要拍什麼」,如果想要模特兒站著拍起來好看,那畫面就只是「好看」而已,要賦予它張力或是靈魂,如果平常沒看書沒在思考,是不可能會有這些東西的,就算是不小心抓到了一些神情,挑片時也會錯過,因為沒有那種sense,這個功課是長期大量累積的、自然且不刻意。 如果不做攝影會做什麼?是否有對攝影失去熱情的時候?遇到瓶頸時會怎麼作? 從來沒想過!其實我人生滿無趣的,一開始就進入一直做到底的工作,雖然中間有些變心或是愛玩,但其實我知道還是會做這一行,可能處女座的人比較專情踏實,也沒有什麼想像力,最近有思考除了攝影還喜歡什麼,我想可能會去改裝摩托車、旅行作家、廚師、傢俱設計之類的吧! 其實我一天到晚都對攝影失去熱情,不過現在已經不去多想這個了,這和愛情是一樣的,當還沒有定下來之前,都覺得還想再看看,可能會不滿意、會失去耐心,一旦定下來就覺得是他了,也不會再去多想。 遇到瓶頸時,以前還年輕會去喝醉,但現在只會小喝幾杯,旅行的習慣也是這樣來的,很煩的時候就放自己一個月的假,回來時便會覺得很想工作了。 收入不穩定的壓力並不會讓我放棄攝影。台灣攝影師要自己出來接案會有鎮痛其實很正常,我們沒有經紀制度、沒有專業租棚,一開始出來接案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攝影棚,這件事情其實非常都不公平與辛苦,這對一個攝影師的創意是非常扣分的一件事,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對成長來說會有很多限制,但踏上這個路之後就會喜歡。 以前剛弄工作室的時候,一個月兩萬租金都覺得壓力很大,收入不曉得從哪來,花費又多,每個月可能剛好打平,工作室小小的、破破爛爛的,刷個油漆地板都要自己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過程其實滿好的,「痛苦過去,美麗會留下來」,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有些事情過程很甜蜜,但如果可以不要的話還是最好不要,因為這些是對一個攝影師個風格和理想的影響很大,要處理的雜事實在太多了。 最近是否有個人作品會發表? 總覺得創作這種事,是要心理夠沈澱的時候才做得出來,當有一些工作在打擾的時候,就會覺得過一陣子再說。 工作上總是在橋事情,有時候就想拍一些不需要橋的,所以旅行攝影才會這麼吸引我,畫面就在那裡,只等著你按下快門。 對商業攝影環境的看法? 商業攝影是為了金錢去工作,是一種服務,而藝術攝影是著眼于人心理層面的一種表達,我年輕的時候也在這個點上滿掙扎,但現在已經不會去想了,商業和藝術還是有不同,不過拍時尚攝影是兩者有機會重疊的,廣告攝影要求的東西比較經過計算,比較偏服務性質,時尚攝影本質上畫面的要求比較高,能加上更多攝影技巧,雖然心靈層面還是非常不足,畢竟拍的都還是帥哥美女。 時尚攝影讓攝影師比較有更多空間去發揮,從以前到現在都是,甚至以前雜誌的空間還比較大,我想台灣雜誌可能是進步的方向不太對,或是退步了,給攝影師的方向太明顯,空間有所限制,以前拍雜誌不會有參考圖的,都是讓攝影師自己發揮,現在都是編輯想出來以後,向上級請示過蓋了章大家才去follow,而且現在攝影後期的工作很多,一件衣服太大太小、髮型不完美顏色等等都是後期去調,以前拍正片暗個半檔都不行,我的習慣則是盡量在工作時就把畫面完成,我非常不喜歡合成,會盡量把電腦的工作將到10%以下。 喜歡的雜誌? i-D ,總是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但風格多年來一直有把持住。 喜歡的攝影師? 我很喜歡Halmut Newton的攝影,但自己沒有什麼機會拍裸露的作品,現在雜誌來找我拍的都是大明星,或許等比較有時間的時候可以構思一下。 拍明星的限制很多? 對,但也習慣了,總之都離不開美這件事,不過挑戰是不一樣的,學習如何在這麼多的工作裡面找到樂趣,就是要在其中找一個點來挑戰。攝影師有時候會變成很多角色,當一個攝影者需要滿足許多人的條件時,看自己可以讓步或是堅持到什麼程度、要變成獨裁者或是調停者,都看自己的取捨。 會不會追求作品的風格獨特性? 並不會這樣去想,只會問自己要呈現的到底是什麼。可以想一個顏色,或是更抽象的東西,一段音樂、一種情緒、一段感情,拍時尚攝影,你是要一個故事,並不是要畫面的堆疊。有時候我很享受在自己忽然被丟在一個沒去過的地方,並把自己投射在被攝者的身上,想像自己是被攝者,這個時間、在這裡、現在要做什麼,我覺得我好像是這種想像的能手吧。 閱讀更多請至ABOOK MAGAZINE ☞ PUBU https://goo.gl/wPLA1r ☞ KONO https://goo.gl/m46Iv5 ☞ MAGV http://tw.magv.com/ ☞ MZ+ http://www.mzplus.com/ ☞ 24reader http://www.24reader.com/267900 ☞ ZINIO https://goo.gl/tKGXFP ☞ TAAZE https://goo.gl/Wpy9b2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rchives
April 2020
Categories
All
|